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
説文解字
,靈巫,以玉事神。从玉,聲。靈,或从巫。
字源解说
“靈”(灵)与“零”同源,后分化。靈,甲骨文写作“霝”:(雨)(两个“口”),表示巫师念念不停地祈祷下雨。造字本义: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祷求雨。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有的加“示” 写成,强调祭祀求雨;有的金文加“玉” 写成,表示用玉器祭祀;有的金文加“心”写成 ,表示求雨极尽虔诚。有的金文加“龠”(乐器),表示祈雨现场奏乐献礼,仪式隆重。有的金文在“霝”的基础上再加双手、双脚、人形、火形,表示祈雨的巫师持炬手舞足蹈,向天神传达干旱缺雨的“火热”痛苦。
篆文异体字用“巫” 代替“王”(玉),强调巫师降神求雨。俗体楷书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略大量字件,将双手简化成“彐”(“又”的变形)、将“火”写成,表示巫师持炬表演求雨祭舞。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字形演变
展开全文
周 · 来盘
秦 · 墙盘
元 · 周伯琦 · 陋室铭
汉 · 华山庙碑
汉 · 石门颂
晋 · 王献之 · 洛神赋十三行
晋 · 王羲之 · 东方朔画像赞
汉 · 钟繇 · 得长风帖
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
唐 · 孙过庭 · 书谱
唐 · 张旭 · 古诗四首
1312026198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