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保山市电子政务网站集群,您可以选择访问: 保山市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县 龙陵县 昌宁县
 首页  工会概况  工会要闻  政策法规  权益维护  劳模风采  组织宣传  专题栏目  下载中心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宣传>>宣传教育>>正文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07月26日 17:01 王 琳 点击:[ ]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报告人:

原昆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王 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琳,曾与耿家盛一家共事多年。今天,站在这里回溯耿家盛的成才之路,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2001年,我到昆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分管生产经营,后来又担任公司党委书记。我亲历了昆重最辉煌的时代,见证了耿家盛这一代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过程。  

耿家盛同志出身于工匠世家。我到昆重工作,最先认识的是他的父亲耿鼎。耿鼎是昆重的八级车工、高级工程师、总工艺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产业界赫赫有名的“车工刀具大王”。在昆重,流传着无数耿鼎的传奇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1969年,滇南电力局买进一台1.25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因为没有及时安装使用,在库房里一搁就是3年多,等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重达30多吨的发电机转子已经严重锈蚀,轴承部分铁锈厚达0.3毫米。这个大家伙不可能运回原厂修理,企业把耿鼎和一些技术人员请到现场进行技术攻关。耿鼎仔细观察后断言:可以让这个转子起死回生!他根据转子轴承的具体情况,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套工装,用手工打磨转子轴承上的铁锈。3个月后,耿鼎使转子的精度达到了二级,光洁度达到了八级,比出厂时还高了两级!  

我和耿鼎多次一起出差,一起解决技术难题。朝夕相处,我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家不变的情怀。那就是:劳动最光荣,工人最光荣,技术最光荣!  

耿家盛的大哥耿大鹏对我说:“白天搞不懂,晚上回家问我父亲。他讲给我听,还是听不懂,父亲一挥手说,吃完饭我们去车间,我开给你看。”  

耿家盛的弟弟耿家华告诉我:“父亲推广刀具,一边讲解一边动手干,围观学习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他一干完,掌声雷动,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围上来找他问这问那,我们当时10多岁,看到这些,心里想,干个车工如此让人尊敬,还是很有意思的。”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耿家盛的技术大师之路,除了父亲率领的这个工匠团队在身后支撑,更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钻研与执着追求。  

耿家盛1984年调入昆明重机厂,开始学习开车床,经过近一年的摔打摸爬,他终于能够熟练地操作车床了。  

1985年,厂里分给车间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派上用场。耿家盛跑去对车间主任说:“主任,车床放着不用太可惜了,我想开新车床。”主任笑笑说:“你自己去安装吧,装好了,车床就归你。”耿家盛马上找来手锤和钢钎,凿出地脚螺栓孔。他和机修工人一起校好水平,拧紧螺帽,把机器安装好了。从此,耿家盛在这台车床上一干就是十几年。  

机床是个大概念,它包括车、铣、刨、磨、镗、钻等多种常见机器,车床只是机床当中的一种。1986年,模具车间来了一部T68型镗床,车间主任问耿家盛想不想开?耿家盛说当然想开。镗床与车床工作原理不同,操作方式的差异对耿家盛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耿家盛再一次拜师学艺,他喜欢动脑筋,不懂就问师傅,学了两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开镗床了。  

2009年,开落地镗床的工人跳槽了,落地镗床没人开,领导让耿家盛去开。他之前没开过落地镗床,落地镗床和普通镗床不一样,全是按钮和旋钮操控,耿家盛用了4个小时仔细琢磨,就把落地镗搞懂了。  

现在,车、镗、铣、刨、磨,耿家盛是名符其实的“全能”机床工。他最牛的时候,利用切削的时间差,一个人可以同时开3台车床,车不同的零件,这样,他的工作效率比普通人至少高三、四倍。节省出来的时间,耿家盛就去研究新的领域,提升自己的技能。比如挑选一些难度大的工件来加工,就这样,耿家盛一步一步地成就着自己的大师梦。  

一个车工的技术水平,反映在他使用的车刀上。优秀的车工,不仅车刀要磨得好,而且还会针对特殊工件,发明自己需要的专用车刀。耿家盛的法宝就是刀,他的刀都是自己根据工件特殊性自制的。车床可以加工的工件从材料来说有很多,除了金属,还可以加工塑料、橡胶、木材等等。在耿家盛的工具柜里,至今保存着一卷长达数百米的橡皮筋,这卷橡皮筋是制作一个橡胶胶辊时,从橡胶上切削下来的。当时,针对这个胶辊的加工特点,常规的车刀做不了,因为常规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属材料的,橡胶柔软,刀子一定要锋利,同时又要有刚性,耿家盛琢磨了一段时间,心想用锯片试试,一试就成功了,就这样,耿家盛发明了一把专门用于切削橡胶的锯片车刀。  

耿家盛说,这就叫“因材施刀”。  

1993年,昆明重机厂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技术,制造学名为“塔式起重机”的塔吊。塔吊有一个关键零件,叫立柱。当时全厂只有一台日本进口的大型落地镗床可以用来加工立柱,效率很低。能不能用普通的镗床来做立柱呢?可以。但必须设计一套新的夹具。耿家盛和他的师傅们一起搞技术革新,很快做出了一套夹具。耿家盛用这套夹具在普通镗床上加工立柱,四根一组,同时加工,按德国人的要求,2.5米长的立柱,必须保证四根的长度差在0.03毫米以内,耿家盛做到了。  

耿家盛之所以能成为“技能大师”,还因为他的业绩都是在赛场上靠实力赛出来的。  

1990年,27岁的耿家盛参加“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云南省选拔赛”,获得车工第二名。在正式参赛获得这个第二名之前,连参赛的资格都是耿家盛“杀”出来的。当时重机厂全厂有5000多人,是最辉煌的时期,派谁去参赛都不合适,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考试的项目是车一根长600毫米,直径10毫米的细长轴。最后检测,耿家盛的精度最高。  

2003年是耿家盛集中爆发的一年。  

2003年6月28日至7月2日,耿家盛等17名技术工人夺得代表昆明市参加“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9月9日,耿家盛斩获“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车工工种第二名,同时取得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参赛资格;10月24日,耿家盛在全国车工工种比赛中获得第14名。在这个全国性大擂台上,耿家盛取得第14名,标志着他的车工技术、技能臻于一个高峰。  

此后,耿家盛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4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12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5年4月,被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分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省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2月20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兴滇技能人才”荣誉称号;同年7月4日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授予首届“兴滇人才奖”。耿家盛所在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的“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云南省“耿家盛技师工作站”、昆明市“名匠工作室”。  

耿家盛走到今天,大家服气。他在企业困难时,没有沮丧,没有逃避,而是不离不弃;他今天拥有的荣誉都来自于他的人品和过硬技术。他的技术技能是经过多次、多个层级竞赛赛出来的,不是谁提拔、推荐、评选的,不服气不行。  

耿家盛的父母以及一兄一弟一妹,全部是共产党员,除妹妹耿家豫当老师外,5口人全在昆明重工,5口人都是工人。父亲耿鼎、哥哥耿大鹏以及耿家盛自己,是车工,母亲祖振英和弟弟耿家华,要么先车工后改钳工,要么是钳工同时也是车工。  

耿家盛是车工高级技师,耿家华是钳工高级技师,可谓是“兄弟名匠”。  

耿鼎及耿家盛父子俩,都是全国劳动模范。这样的“父子劳模”,整个云南省只有2对。2004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的王兆国同志到昆重视察,专门抽出时间,到耿家看望他们父子。  

事实上,在昆重近60年的历史中,像耿家这样的家庭很多,他们对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绵密纤细,无法割舍。  

2016年5.1劳动节,耿家盛等一批中国技术精英被中宣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最美职工”称号,登台中央电视台,以新时代工人楷模的形象展示在国人眼前。工匠,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个群体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等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工匠的劳动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工匠精神体现着诚信、责任、创新和担当。只有全社会都来尊重工匠和工匠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提升和飞跃。让我们都来向耿家盛这样的工人楷模学习,共同创造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上一条:大师梦 中国梦 下一条:真爱无言 真水无香

关闭

保山市隆阳区金山路行政小区    邮箱:bsjianglei@vip.qq.com
电话:0875-2210665   邮编:678000
滇ICP备12002983号-1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2号